未来一切都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为孩子铺好所有的路,而是教会他们直面未知的勇气,以及重构认知的弹性。
毕竟扬州股票配资,人生的这张考卷,我们充其量是开卷辅导,而答题的笔,永远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
一、
今年开年以来,受到的冲击有点多,以至于看到网上炸锅的这条热搜,我都相当淡定了。
这个热搜说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提议,未来考试分70%闭卷和30%开卷,允许孩子用AI工具完成部分考题。
刷到这条视频时,我正在家陪啾啾写作业,看着她奋笔疾书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孩子可能要成为第一批,在高考考场上合法使用AI的考生了。
展开剩余89%这种时空交错的奇妙感,让我想起自己亲历过的三个时代转折。
就像坐在疾驰的列车上,每当穿过隧道时,总以为眼前就是终点,可当阳光重新洒进来,又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也许在属于孩子的未来里,依然会有更多开放性答案。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印记”,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对孩子未来教育的思考。
二、我记忆中的三次巨变
1、1997年:世界在一夜之间改变模样
1997年,我印象特别深,我们家住在贵阳市中心旁边的一个小吃街上,那一年我从高中放学回家,突然就觉得原来特别小的街道变得无比宽广了。
拆旧墙、铺新路的速度快得像电影里的镜头,整个城市仿佛一夜之间焕然一新。
后来发现不仅仅是我的家乡,全国大规模的基建变化,好像都是在那几年。
我记得当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原来变化可以这么快、这么大。
那时候好多同学的理想,都是成为工程师、医生、教师,我们这代人最朴素的信仰是快点长大,助力国家的发展。
1997年也是香港回归那年,不仅仅是道路变宽了,我们的心态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开始萌芽,我们不再只是仰望西方,而是开始相信,我们也可以变得更好。
2、2008年:让世界看到中国自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节点,是2008年。
那一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非常浓烈地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举办过奥运会,中国申请2000年奥运会失败时,我还哭了,后来2001年申奥成功的时候,我又哭了。
我还记得,2001年正好是我大学军训那年,那天训练完以后,晚上就组织了所有军训学生,在我们学校大操场上,一起看那个申奥结果的揭晓。
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突然说了一句“北京”,我们这帮学生瞬间沸腾了,大家激动地抱在一起唱歌。
后来好多同学都举着国旗一路走到天安门,然后车上互相不认识的人都开心地打招呼,那种复杂的情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直到现在老外们都对08年的开幕式念念不忘。
也是从那以后,明显能感觉到中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烟花映亮的不只是夜空,还有某种蛰伏已久的文化底气。
我们开始意识到,当我们真正挺直脊梁时,世界自然会看见光芒。
3、2015年前后:中国互联网崛起
再往后是2014年,我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成为了一名妈妈,同时也开始感受到职业焦虑。
以前大家会觉得外企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又体面又出入高档场所,出差都住五星级酒店,工资也很不错,我也是因为这些因素在外企工作了很多年。
结果到了2014年、2015年左右,那几年突然感觉国内的滴滴、外卖、共享单车一下子冒出来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也促使我开始思考:我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为孩子准备什么样的技能?
站在30多岁的人生分叉口,我是有些迷茫的。
所以我开始关注很多教育的前沿动态,接触到了自媒体平台,后来干脆和两个闺蜜一起辞职创业,也非常庆幸赶上了时代的列车,结识了这么多的姐妹。
三、AI时代
什么才是我们的终身饭票?
其实,除了我们印象中发生过的那些巨变,再近一点的还有今年。
DeepSeek一出现,我们的时代突然之间就加速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真的太大了,不仅仅是对行业有震荡,对我们每个人也有影响。
也许因为AI的出现,我们所有人的寿命都能延长,会比以前多很多选择,有更多的路可以走。
而且因为有了人工智能,死记硬背不再是通往未来唯一的路了,说不定未来孩子们真的会有开卷考试,所以我一点都不焦虑了,因为未来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新世界。
我们与其去绞尽脑汁,琢磨那些随时可能会变的东西,不如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做那些在任何年代都值得做的事情。
这样我们和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认真想了想,这些AI永远无法书写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几个“永不贬值”的几个能力里。
1、把身体锻炼成最贵的奢侈品
如果以后大量的机械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了,可能我们真的不需要一个星期上5天班了,可能一个星期只上3天班了,剩下时间大家都去体验,都去享受。
这个时候,身体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身体好才能用脚步丈量所有想去的地方。
不管处于什么年龄,都要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坚持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心肺功能,延缓衰老,降低患病的风险。
未来极有可能会是“长寿时代”,咱们也要努力让自己有好的身体和蓬勃的生命力。
我现在一有时间就带啾啾和呦呦去徒步、去“健身”,看她们蹦蹦跳跳,忽然觉得能自由奔跑的童年,健康的身体,才是最硬核的奢侈品。
2、有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手艺
前两年,网上有个“二舅”的故事突然火了。
在博主的讲述里,年级第一名、成绩极好的二舅,被赤脚医生瞎打针留下了残疾,十几岁成了失学少年。
后来,二舅自学了木匠手艺,到生产队给人做板凳,还靠着自己的木工手艺,在80年代让自己的两个妹妹在出嫁时,带着全套的“豪华家具”风光无限。
当时看完视频,我除了被这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老人打动,更多的是敬佩。
在任何时代,有脑有手,掌握一计之能的人,都不会活得太差。
所以面对未知的世界,我对两个女儿的期待也是希望她们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技能,比起门门功课都考100分,我更希望她们始终对世界有热爱,能养活自己。
3、有与人和平相处的能力
我特别喜欢的哲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最外层是泛泛之交,可以偶尔提供情绪价值,但不需要付出和索求更多。
而里面的一层,是由我们的父母、伴侣、孩子这些最亲密的人组成,也是我们真正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维系的。
任何人在世界上都不会孤身一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要跟人发生链接,这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这三个妈妈,因为友谊和工作聚在一起,后来又在同一年有了老二,关系更紧密了一些,经常带着六个娃一起聚会,一起旅行,让孩子们接触自己的小圈子,尝试处理人际关系,慢慢拥有人生观、价值观。
学会与不同人交往,一定是任何时代都非常宝贵的生存指南。
最后说回那条热搜,我真的觉得,大家不必焦虑于30%的开卷比例。
未来一切都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为孩子铺好所有的路,而是教会他们直面未知的勇气,以及重构认知的弹性。
毕竟,人生的这张考卷,我们充其量是开卷辅导,而答题的笔,永远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