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本公告日炒股配资炒股,股东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股份5632.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9.99%,股东张家界市武陵源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股份3023.72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9.99%。本次质押后张家界十大股东的累计质押股份占持股比例(占持股比例的计算以公司最新一期财务报表公布的十大股东的持股总数为基准)见下图:
截止本公告日,股东邱坚强已累计质押股份1.58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3.91%。本次质押后森马服饰十大股东的累计质押股份占持股比例(占持股比例的计算以公司最新一期财务报表公布的十大股东的持股总数为基准)见下图:
作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钥匙”之一,可控核聚变可以稳定地提供大规模的能源,有望成为未来人类能源的主力。同时,可控核聚变发电的安全性、环保性、能量密度和成本相比其他发电方式具有优势。
事实上,如果能突破聚变能技术瓶颈,加速开发商用进程,将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但在目前,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多方面因素导致“人造太阳”的点火节点迟迟未至。
而近来,随着亚马逊、谷歌等企业转身投资小型核反应堆,以用于AI与算力中心供电;另一边,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持续推进,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这也带来了产业与资本的共振。
资本市场里的“镜花水月”
在二级市场,可控核聚变概念近日又搅动水花。
水面之上,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准环对称仿星器测试平台通过实验,证实了准环向对称磁场位形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为准环对称仿星器后期高参数运行奠定基础。据悉,仿星器是一种受控核聚变装置。
这一消息给A股两市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带来了“甘霖”,久盛电气(301082.SZ)、广大特材(688186.SH)、安泰科技(000969.SZ)、海陆重工(002255.SZ)、永鼎股份(600105.SH)等概念股股价闻声起舞。
东方精工(002611.SZ)连收8个涨停板,成为A股市场上最热门的股票之一。
“东方系”叠加可控核聚变概念,助长公司股价。然而,就在11月26日开盘后,公司股票触及第九个涨停板之时,公司股票突然跳水。
同样出现股价“天地板”的还有弘讯科技(603015.SH),自19日起连续走高,强势收获6连涨停。事实上,在22日至26日间,弘讯科技接连发布了四则股价异动公告强调投资风险。
可控核聚变概念火热,引发投资者关注,也让多家上市公司主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认领”。例如,旭光电子(600353.SH)、雪人股份(002639.SZ)、安泰科技等公司就承认,公司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供应商。
而在热度过后,多家公司才开始“撇清”与可控核聚变概念的关系。
永鼎股份在11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关注到近期公司被列为可控核聚变相关概念股,经自查,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东部超导主营产品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超导应用产品,公司不直接生产制造可控核聚变装置,仅为绕制装置的磁体提供材料。
永鼎股份还强调,目前,东部超导带材产量较少,2023年度营业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不足1%且亏损,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北京利尔(002392.SZ)、深南电A(000037.SZ)也否认涉及上述行业。
其中,弘讯科技也在6连涨中“踩下刹车”,称其意大利子公司EEI并不直接生产研发核聚变整机装置,而是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具有高动态特性的HDPS系列电源完整解决方案,为核聚变装置中一个组成部件,非全套装置。
弘讯科技还强调,目前该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小,2024年预计占比仅为2%,对短期业绩影响有限。而这一回复也让公司股票27日开盘一字跌停。
不过,经过此前6个交易日的快速拉升,弘讯科技滚动市盈率已高达86.7,远高于所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42的平均滚动市盈率。
产业界群雄逐鹿“种太阳”
2020年起,国内外大量聚变能初创公司开始投身商业化之路的探索。
2021年,两家初创企业能量奇点和星环聚能分别在上海和西安成立。
能量奇点在2022年、2023年分别进行了天使轮和Per-A轮融资,参投股东包括米哈游、蔚来等。星环聚能在2022年和2024年先后完成了数亿元的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
行至如今,这两家创业型企业也在今年迎来新进展。2024年6月,能量奇点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实现等离子体放电。星环聚能在11月宣布,即将开建负三角球形托卡马克NTST,有望解决聚变堆建设工程难题。
新奥集团是核聚变研究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其在2017年启动了紧凑型聚变技术探索,2018年至2019年自主设计建造国内首座中等规模球形环物理实验装置“玄龙-50”,2023年—2024年将“玄龙-50”装置升级为“玄龙-50U”,迅速跻身国际大型磁约束实验平台先进行列,同时并行开展整体参数国际领先的球形环新装置——新奥“和龙-2”的设计建设。旨在通过该装置,探索解决氢硼聚变中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而与特高压、人工智能、分布式新能源等新技术、体系充分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国家队”也开始进入可控核聚变领域。今年1月,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挂牌,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立。由中核集团牵头,汇集了25家国有企业、四所大学和一家私营公司,目标是集中资源以加速中国的核聚变研究与发展。
11月20日,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上海电气、上海国投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能诚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我国核聚变发展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包括在2005-2015年掌握核聚变实验堆设计与制造技术;在2015-2030年全面掌握核聚变示范堆技术;在2030-2050年建造示范堆,进而走向商业化。上海印发的《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强调,开展核聚变超导磁体等新领域示范建设,通过标杆示范加快打通商业化瓶颈。
目前,我国在实验堆上已取得诸多成就,下一步建设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有望逐步掌握建设示范堆的技术,意味着商业化正在推进中。方正证券的研报就指出,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持续推进,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东北证券也认为,目前可控核聚变研究处于实验阶段,可关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上中游核心环节。作为国家未来产业方向之一,可关注该领域长期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认为,可控核聚变的主要投资逻辑集中于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市场空间正在打开。根据Coherent Market Insights和SkyQuestt测算,预计2024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312.6亿美元,并预计到2031年达到4915.5亿美元炒股配资炒股,其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8%。第二是随着AI用电需求扩容,亚马逊及谷歌目前均正在投资小型核反应堆,通过探寻清洁电力以实现其对减排的承诺。